2007年12月21日 星期五

宜蘭市實察報告

民權聯合里
(民生.民權.昇平.神農.和睦.大東.新興)
面積合計0.9200平方公里。

檢視較大的地圖




和睦里是宜蘭的交通重鎮,東側為宜蘭火車站及鐵道用地,宜蘭火車站建設於大正8年(1919),堪稱是外地人來宜蘭的大門口,唯火車站前的鐵路局員工宿舍區,因年久失修,一片髒亂,歷經三任市長的努力,終於民國90年(2001)7月動工拆除,闢建為停車場,並且保留米谷檢查所作為旅遊資訊站,前景可期。



  宜蘭驛(宜蘭火車站),落成於大正8年(1919)、由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工務課負責設計施工的宜蘭驛,與前一年落成之萬華驛,有極相似之建築規模與外觀。二者均屬和洋混合風格之木造建築,除了屋頂形式不同(宜蘭驛為法國曼薩爾式,萬華驛為日本半切妻式)外,在主入口之屋面、開窗形式及各式細部等均顯得大同小異、如出一轍。

















落成於大正8年(1919)之宜蘭驛正面外觀



資料來源:《宜蘭市志‧歷史建築篇》
(蕭陽山捐贈,宜蘭縣史館提供)




















宜蘭火車站(2005.2月以前的實況)


資料來源:《宜蘭市志‧歷史建築篇》
(賴春標攝,宜蘭縣政府提供)

2007年12月12日 星期三

環境新聞-第15週-碳交易(碳排放,減碳)

碳交易制度如何挽救森林
聯合國最新氣候報告:制訂碳價 可大幅度減低排放
碳交易的主角-油加利樹
美眾議院向芝加哥氣候交易中購買碳排放額度
航空業者不參與歐洲碳交易制度 環保人士批



心得:

現在大家都在擔心京都議定書失效之後要制定新的辦法,並且希望美國和中國這兩個大國可以共同參予。不過北美有向芝加哥氣候交易中購買碳排放額度 ,合法約束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登記和交易的機制,代表其實美國也有積極在關注這個全球的大議題。

溫室氣體的排放對未來環境的影響盛鉅,加上森林砍伐的現象令人擔憂,雖然現在有發現油加利樹生長速度很快可大量吸收二氧化碳也可作為生質能源,但是多樣性的森林是不能被單一物種的作物取代的。

環境新聞-第14週-風力發電

看守世界:2006年全球風力發電量增長26%
各國改良風力發電 成長最快能源科技
台灣風力發電的潛力
風力發電
雲林風力發電 地方盼重視漁業生態及回饋


心得

由於科技的進步,原本看似吃力不討好的風力發電,不僅燃起了能源新希望還可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在眾多負面新聞中終於出現了對環境正面的新資訊,真是令人欣慰。連台灣都有發展風力發電的希望,科技進步的力量真是不容輕乎。



巴林世貿中心(Brhrain World Trade Center / BWTC)安裝了第一組風力渦輪發電設備。

環境新聞-第13週 -生質燃料計畫負面影響

2007國際回顧:潔淨能源的質疑之聲:生質燃料恐不環保
布萊爾生質燃料計畫 考慮不週恐破壞雨林 環團反對
看待生質燃料的另一隻眼
兩種生質燃料 排放更多溫室氣體
前瞻2007之綠色能源:四階段推動生質燃料 落實能源會議結論


心得

任何的施政均不可能完美,包括現在熱門的生質燃料計畫,在推行不久後一些負面的影響一一被環保團體揭發出來,為了解決問題,結果卻可能延伸出更多的問題,這樣的情況令人非常擔憂。看似可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生質能源,在自然資源的消耗量卻是不容小覷!

2007年12月2日 星期日

環境新聞-氣候異常之大自然反撲

美氣候反常 華府2007冬極熱極冷
北美氣候異常 東北21℃ 櫻花提早開
全球氣候異常 新加坡出現7月雪
中國氣溫增幅高於世界水平 國家氣象局提出警訊
氣候異常破壞棲地 鯝魚棲地向高山上退縮

心得:

近年來氣候異常所造成的災害頻傳,我們必須要有面對突發災難的應變能力,還要檢討造成氣候異常的人為問題,目前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問題為主要因素,但是這又與現代化的進程相互衝突,這也許就是人類自私所引起大自然的反撲;氣候異常造成一些物種非常態性的瀕臨絕種以及他們的棲息地遭到破壞,需要我們的積極處理,畢竟以生物學的觀點,保存多元化的生態物種,有助於這個世界的永續生存!

2007年11月25日 星期日

環境新聞-地震之影響- [核安危機與呼吸道感染]

新潟大地震震出核安危機
本州中部核能電廠關閉訴訟遭日本法院駁回
核廠震災 原能總署抵日調查

祕魯強震規模上修為8 罹難人數增至500人
祕魯震災雪上加霜 落塵導致呼吸道感染擴散

心得:
關於日本新潟這次的核安危機,政府不應該試圖隱瞞災情,應該要正面積極的去應對災後該處理的問題,然而台灣方面更應該主動去檢討核電廠的安全,畢竟台灣核電廠是由日本製造輸出,代表耐震標準已無法滿足現況,必須引以為鑒積極預防!!

地震除了有核安的問題外,秘魯在強震過後,空氣中充滿了許多浮塵造成呼吸道感染的擴散。在台灣有許多呼吸道過敏體質的兒童,若發生地震台灣勢必也要關切呼吸道感染的問題。

地理作業地圖


檢視較大的地圖


  • 渥太華每年約有8個月夜晚溫度在零度以下,故有人稱其為“嚴寒之都”。
  • 瑜珈術成為印度的代表
  • 祕魯海流 (Peru Current) 是南太平洋環流的一部分, 是表面海流, 也是赤道離岸流的補償流, 因來自於南方冷區, 因此就溫度來說可稱為涼流
  • 約旦佩特拉古城-位於安曼南250公里處,隱藏在阿拉伯谷東側的一條狹窄的峽谷內。列入世界遺產時間--1985年入選
  • 澳洲雪梨博物館-1999年澳洲博物館館長麥克‧阿契在雪梨博物館發現一個自1866年被保存在酒精中的小袋狼標本,麥克‧阿契便著手研究從中抽取DNA使袋狼復活的可能性。

2007年11月4日 星期日

澳洲袋狼-Thylacinus cynocephalus


學名 : Thylacinus cynocephalus (Harris, 1808)
俗名 : 澳洲袋狼
又名 : 塔斯馬尼亞虎 (因其身上斑紋似虎)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袋鼬目 Dasyuromorphia
科: 袋狼科 Thylacinidae
屬: 袋狼屬 ThylacinusTemminck, 1827
種: 袋狼 T. cynocephalus




分布 : 廣泛分佈於紐幾內亞熱帶雨林、澳大利亞草原等地。

特性 :


1. 屬於有袋類,和袋鼠一樣,母體有育兒袋,產不成熟的幼仔,並且為夜行性。
2. 袋狼的嘴可以張成180度,經常潛伏樹上,突然跳到獵物背上,一口可以將獵物的頸咬斷,因為經常襲擊羊群,所以被牧民痛恨。





歷史 :
5千年前,澳洲野犬隨人類進入澳大利亞,與食性相同的袋狼發生爭鬥,袋狼隨後從紐幾內亞和澳大利亞草原漸漸消失,僅在大洋洲的塔斯馬尼亞島上還有生存。



但自1770英國探險家科克到澳大利亞探險以來,移民們把袋狼當作敵人,認為其為「殺羊魔」,並且在政府的獎賞制度鼓勵下進行大肆屠殺,使其近乎絕跡。當政府欲停止袋狼絕種趨勢時,情況已無法挽救。



1933有人捕獲一隻袋狼,命名為班哲明,飼養在赫芭特動物園。
1936死亡,此後再沒有活袋狼存在的消息。
1902-1905年間 美國國家動物園所飼養的一對袋狼
1936後不斷傳出有酷似袋狼的動物在紐幾內亞襲擊家畜的消息,也有許多目擊者聲稱他們看到袋狼,但卻沒有鐵證可以證明袋狼確實仍存於世。

1967有人在山洞中發現腐敗的動物屍體,經專家證實確為袋狼屍體,但對其是否為新鮮屍體或是多年前留下的乾屍科學家看法分歧。袋狼是否已經滅絕,不得而知。
1999澳洲博物館館長麥克‧阿契在雪梨博物館發現一個自1866年被保存在酒精中的小袋狼標本,麥克‧阿契便著手研究從中抽取DNA使袋狼復活的可能性。
2000年5月13日又在其他博物館發現六個類似的標本,使得相關的基因庫更為完整。麥克‧阿契表示,袋狼將在五十年內透過基因複製科技重現於世。


雪梨博物館的正門,位在環型碼頭區附近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袋狼→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A2%8B%E7%8B%BC&variant=zh-tw
雪梨博物館圖→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Image:Museum_of_Sydney.jpg&variant=zh-tw)

2007年10月29日 星期一

地理與環境-第3週-23~34號約旦報告題目

張育睿 23號 約旦─佩特拉古城
林佩儀 24號 約旦 佩特拉古城 (petra)
詹淯昇 26號 *~ 約旦 佩特拉古城 ~* 
簡文昱 27號 約旦-佩特拉古城Petra
羅開誠 28號 約旦 佩特拉古城
王星涵 29號 約旦
吳宛璇 30號 約旦死海
黃之騹 31號 Jordan-尼波山
李婉寧 32號 約旦 --- 死海
洪萍憶 33號
謝宛容 34號

2007年10月28日 星期日

約旦(Jordan)--佩特拉古城(Petra)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佩特拉
英文名稱-- Petra
名稱由來-- 佩特拉一詞源於希臘文「岩石」(petrus)。
很可能《舊約全書》中稱的「塞拉」(意義也是岩石),
即摩西出埃及後「點石出水」的地方,就是佩特拉。

所屬區域-- 阿拉伯地區
所屬國-- 約旦Jordan
遺產類別-- 文化遺產(i) (iii) (iv)
所在地-- 馬安省District of Ma'an
方位-- N30° 18' , E35° 29'
相對位置-- 位於安曼南250公里處,隱藏在阿拉伯谷東側的一條狹窄的峽谷內。
列入世界遺產時間--1985年入選


<遺產概述>


1. 西元前一世紀時由阿拉伯遊牧民族納巴泰人所建造的隊商城市


2. 座落於紅海與黑海之間且曾為阿拉伯、埃及、腓尼基-敘利亞往來的十字要道


3. 素有粉紅城之稱的佩特拉其建築風格融合了希臘和古代東方傳統兩者之特點


4. 在900平方公里的遺址範圍內擁有700多件遺跡


5. 且大半是鑿岩而建,其四周還環繞著高聳的山壁。


6. 一度繁榮之古城終究於12世紀後隱沒於荒漠之中。


7. 古城核心是一個大廣場,廣場正面是鑿在陡岩上的宏偉的卡茲尼神殿。
入口有羅馬柱,殿內有聖母像和壁畫。
另有一座能容納兩千多人的羅馬式的露天劇場,舞臺和觀眾席都是從岩石中雕鑿出來。
城中還有許多寺院、住宅、浴室、墓窟等,大多鑿山而建。

8. 卡茲尼神殿(阿拉伯語: الخزنة)
是約旦古城佩特拉中心的一座神殿,俗稱「寶庫」,
因印第安納·瓊斯系列電影第三部在此取景而聞名於世。
該神殿由納巴提王國在一整塊砂岩中雕刻而成,已有兩千年歷史。
當地的貝都因人傳說其頂部藏有寶藏,故而該神殿俗稱寶庫。

(貝都因人--以氏族部落為基本單位在沙漠曠野過游牧生活的阿拉伯人)


在 Petra (Jordan) 之內 由 Styve Reineck ( www.foto.printbig.de/web/world-travel-pic/index.php?thema=home )馬上使用 Google Earth 觀看 原始尺寸



在 Petra (Jordan) 之內 由 Andrew Graham馬上使用 Google Earth 觀看 原始尺寸







9.佩特拉因其赤褐色砂岩高山的色彩聞名。這裡的岩石呈褐色、紅色、淡藍、橘紅、黃色、紫色和綠色等。各種不同顏色岩石的扭曲岩層形成了岩石表面的螺旋形和波浪形的顏色曲線。


10.佩特拉古城幾乎全在岩石上雕刻而成,周圍懸崖絕壁環繞,入口是一條長約1.5公里的狹窄峽谷通道,名為「蛇道」。峽谷最寬處約7米,最窄處僅2米。

11. 現今的佩特拉已成為最著名的考古遺址之一

12.佩特拉現有100多名居民,一部分仍然住在洞窟里。
1985年12月6日佩特拉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
1989年電影《印第安那·瓊斯和最後的十字軍》中印第安那·瓊斯到此地尋找聖杯, 使佩特拉蜚聲遠播。
2005年5月,秘魯的馬丘比丘成為了佩特拉的姐妹城市。 兩個城市都在所屬文明中有著中心地位,並因此受到全世界的關注。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保護世界遺產協會:http://www.what.org.tw/db/detail.asp?hid=89)
(老夫子旅遊blog:http://blog.chinatimes.com/may.lin/archive/2006/01/20/35397.html)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D%A9%E7%89%B9%E6%8B%89&variant=zh-tw)

2007年10月20日 星期六

秘魯海流 (Peru Current)




google map Peru所在位置


祕魯海流 (Peru Current) 是南太平洋環流的一部分, 是表面海流, 也是赤道離岸流的補償流, 因來自於南方冷區, 因此就溫度來說可稱為涼流






祕魯海流 屬於 南太平洋環流


秘魯海流 屬於 表面海流

秘魯海流 屬於 赤道離岸流的補償流

秘魯海流 屬於 涼流


秘魯海流 屬於 湧升流





秘魯海流和全球的氣候變遷有關,稱之愛尼紐現象


艾尼紐是祕魯外海的一股暖海流名稱。

通常祕魯外海是非常強盛的祕魯寒流,

加上當地的副熱帶高壓下沈,

因此造成祕魯和智利北部為全球最乾燥的沙漠地區之一



但是每年聖誕節前後,就有一股暖海流自北方赤道地區南下,

壓抑著祕魯寒流的上湧,使得當地漁產和經濟遭受災害

通常這股暖海流持續的時間並不長,

平均是平均每隔5~7年,這股暖海流就會有一次持續的時間相當長,

達到半年甚至有十八個月的記錄。



強的艾尼紐現象會造成全球氣候異常,

例如1982年底至1984年就是本世紀中艾尼紐出現最強的一次,
這次艾尼紐在南美洲、美國、太平洋中島嶼、澳洲、及印尼等地都造成非常大的氣候災難。


北一女中地球科學討論區 -
[水文與海洋精華區]
http://earth.fg.tp.edu.tw/discuss/view.php?keyword=&dir=23&serial=938

2007年10月14日 星期日

印度瑜珈


在5千年前的印度河流域出土的石印章,發現古印度人之瑜珈的坐姿雕刻圖案。瑜珈一詞是唐玄裝的通譯,舊稱相應,原意是結合、和諧之意,古印度人修練瑜珈術是追求 天人合一的的修行最高境界
說瑜珈術,是古印度修行者,模仿動物而創造的健身法,當人們做完瑜珈通體舒暢,從此印度人樂此不疲。公元2世紀印度瑜珈之父派坦加利(Patanjali)修定第一本瑜珈經,內載瑜珈195種修行法,其中最重要8法如下: 1) 禁制2)精進3) 坐法4) 調氣5) 制感6) 專注7) 禪定8) 三魔地。這本瑜珈經並非練習手冊,而是協助大師開法淺能,近二千年來這本瑜珈經,歷久彌新,成為各派瑜珈大師的寶典。歷經數千年的演進,結合了宗教、修行、醫學、印度瑜珈術於一身。如今瑜珈術風糜全世界,在西方和其他地區結合了禪修、心靈療效、科學、建身、美體,讓瑜珈術發揮了淋漓盡致。

瑜珈術成為印度的代表。瑜珈術可帶來心靈平靜、敏捷度提高、對極高溫極低溫的適應力增加,對身心的耗損量大為降低,這種意料中的成果也將擴展其他領域。
瑜珈術有助身心的平衡。借由訓練取得姿體的控制和呼吸的調理,透過打坐冥想,修練者可以達到無形、無體、空無、完全忘我的境界。這種空無的體驗,是瑜珈術修練者追求的極致!
瑜珈當然不是做為軍事訓練,美體、美容的。瑜珈的目地是讓身心得到休息,讓心中一無所思,空無。這是高難度的訓練,從單點集中思想,集中聚焦,逐一放空到空無所思,最後達到恍惚出神的境界!練瑜珈靜坐,從感官中解脫之後,你打可能感受到上帝及靈魂的深處,也就是印度人梵我合一境界;禪宗一無所見,空無一物,明心見性禪境。
瑜珈術經過數千年的演進,形成名具特色的修練方法。主要有1)智瑜珈2) 哈地瑜珈3) 信仰瑜珈4) 業瑜珈5) 王瑜珈6) 昆達利尼瑜珈7) 正法瑜珈等等。另外奎師那意識拹會(ISKCON)以吟唱為主的奉愛瑜珈。不論何種派別,其主要目地是借瑜珈術,通往梵我和一的境界是不變的。印度的瑜珈術和印度教、佛教、耆那教、錫克教的宗教文化息息相關。尤其印度教徒相信瑜珈是實踐梵我合一(中國的天人合一)的最佳方法,所謂梵就是大梵、梵天(Bhrama)梵即是宇宙。要體會瑜珈的精髓必需通過冥想,印度人相信瑜珈冥想,是上天賜給人類最好的禮物。

2007年10月8日 星期一

嚴寒之都——加拿大首都渥太華(Ottawa)

拿大首都渥太華(Ottawa)處於低地,平均海拔約109米,周圍幾乎完全被加拿大地盾的岩石群所包圍。屬大陸性寒溫帶針葉林氣候。夏季空氣濕度較大,有海洋性氣候的特點。


冬季由於北面沒有橫亙的山脈,來自北極的乾燥強冷氣流,可以毫無阻擋地橫掃渥太華大地,氣候乾燥寒冷,1月平均氣溫為-11度,是世界上最寒冷的首都之一,最低氣溫曾達零下39度。氣象部門統計,渥太華每年約有8個月夜晚溫度在零度以下,故有人稱其為“嚴寒之都”。


渥太華氣候寒冷,冬季漫長,冰上運動十分發達。渥太華市的冰上運動水準在全國堪稱一流,特別是冰上曲棍球,享有盛名。加拿大素有“冰上曲棍球之國”之稱,渥太華則是“冰上曲棍球之城”,現代化的室內曲棍球場遍及全市。






資料來源:新華網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11/25/content_1197171.htm)